栏目导航
  战争概览(2572)
  战争简介(0)
  战争背景(1990)
  军事对比(582)
  战争历程(0)
  第一阶段(0)
  第二阶段(0)
  第三阶段(0)
  重要战役(179)
  平壤之战(8)
  黄海海战(57)
  旅顺口之战(54)
  威海卫之战(24)
  辽东之战(36)
  甲午人物(3940)
  邓世昌(309)
  李鸿章(2922)
  明治天皇(122)
  伊藤博文(384)
  左宝贵(64)
  丁汝昌(109)
  刘步蟾(30)
  历史研究(1806)
  图书专著(66)
  期刊论文(629)
  会议论文(61)
  学位论文(83)
  报纸文献(967)
  史料集锦(61)
  珍贵图片(7)
  影像资料(54)
  报纸文献(0)
清末直隶西医教育研究
作者:白金艳  年份:2010-01-01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直隶西医教育 李鸿章 袁世凯 医学堂 
描述:鸿章和袁世凯担任直隶总督时期得到迅速发展,他俩率先先创办了了北洋医学堂、北洋军医学堂、保定医学堂、北洋女医学堂等一系列各种类型的医学校,同时派遣大批留学生赴日本、美国等地学习西医。此外,还在一些综合大学开设医学课程,普及医学知识。清末直隶西医教育具备师资优秀、生源广泛、学科齐全、机构健全、经费充足等特点。 清末直隶西医学堂培养了众多的卫生行政、医学教育、公共卫生等方面的各级各类人才,同时支援了东北的医疗需要,带动了周边地区教育的发展,改善了公共卫生环境。整体把握直隶的西医教育状况,有利于更好的了解全国西医教育的由来和发展。
清末民初公债思想研究
作者:宋长旭  年份:2011-01-01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近代公债思想 内债 外债 清末民初 李鸿章 梁启超 孙中山 
描述:格的中央控制和出入有常的思想,也有利于减轻人民负担,促进经济发展。1840年以来,随着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和商品经济的发展,“量入为出”逐渐被“量出为入”的财政管理思想所取代。我国近代意义上的公债思想,正是政府在传统筹资手段用尽均无法满足财政支出刚性需求之后出现的。清末民初的外债是在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被迫卷入国际经济漩涡后,帝国主义列强在拥有广泛特权的情况下对中国实施的一种政治侵略和经济榨取的手段,但同时也为中国的近代化起到了促进作用。清末民初的内债是在社会变迁的复杂环境下,历届政府为维护统治,挽救国家危亡,在举借外债和增税不足的情况下,意图以动员本国民间财力实现稳定统治,发展经济的尝试。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由六章组成,意图详细描述清末民初的公债思想,总结其发展演变的规律,为当前公债利用提供有益建议。第一部分,第一章绪论,简要介绍了本文选题的背景、目的和意义,研究对象的界定,论文研究思路和方法,以及对已有的国内外关于农村民间借贷问题的研究成果进行简要的归纳、介绍,并提出本文可能的创新与不足之处。无论是清末民初,还是当前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公债都是事关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弄清中国公债思想的发展演变,提出精华思想是很有必要的,具有很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国内外对于这一时段外债的研究成果丰硕,而内债研究相对薄弱一些,并且这些研究大都是从经济史的角度出发,或者对专门人物进行相关研究,缺乏系统习性。通过考察相关文献,对本文研究对象(即清末民初公债)进行了界定,之后提出了创新与不足之处。第二部分,第二章,较为全面的论述了公债与经济、政治、财政的关系,然后详细分析了中国财政管理体制的转变以及中国公债产生的背景,最后清末民初的内外债发行概况进行了梳理,以便与下文对公债想的进一步探讨。中国公债思想是伴随着财政管理思想的转变及自然经济解体商品经济发展的过程而产生发展起来的。第三部分,第三章到第五章,首先对于是否利用公债来发展经济,御辱强国,社会各界各时代的杰出代表都进行了激烈的争论,逐步形成了共识,在内忧外患、国困民穷的情况下,必须科学的利用公债,才是救亡图存之道,到孙中山时提出了对外开放的口号,达到了公债利用新的高度。之后对公债的发行管理和使用偿还思想进行了详细论述并进行评析。纵观历代有识之士的公债思想,基本对于内外债的举借方法、原则、用途及偿还都有很多积极地论述,是针对当时中国的具体情况,深入思考之后提出的,有很大可行性,为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作出了贡献。第四部分,论文的第六章,文章的总结部分,在全面回顾总结了近代中国公债思想的发展演变之后,总结出规律,得出能够为当今社会公债运行及外资利用有意义的建议。
清末朝鲜领选使研究
作者:王元崇  年份:2006-01-01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领选使 金允植 李鸿章 薛斐尔 《阴晴史》 《天津谈草》 
描述:下,与中国会商如何同美国缔约的使命与之发生了合流,并且几乎完全主导了领选使一行。纵而观之,领选使使行,以朝日条约签订之后朝鲜半岛局势日渐演变,李鸿章借美使东来欲与朝鲜缔约通商之机再度劝说朝鲜与西方各国广为立约以行牵制自保之策为其外交上之一大背景,以朝鲜国王高宗派遣领选使督率工徒赴中国学习制器练兵以期富国强兵为发轫,以金允植最终充当领选使在军械学造的名义下出使中国与李鸿章等人就朝美如何立约通商等问题进行谈判,并居津督率朝鲜留学生学习军械制造为其主要经过,最后以朝美立约为其最大成果,又以“壬午兵变”爆发之后领选使最终率领所学无几的朝鲜留学工徒悉数归国为终结,而又以朝鲜委托天津机器局代为购买机器而后在汉城成立机器厂承其余绪。领选使的两重使命中,军械学造不到一年即被迫中断,朝鲜未获自强之基;朝美立约使朝鲜国门自此洞开,朝鲜被逐步编入西方条约体系中来。在这一时期,中朝之间的宗藩关系也日益演变,成为近世宗藩关系演变整体过程之中的重要而微妙的一环。而中国在这一时期内依照传统宗藩关系的原则以宗主国的身份对朝鲜外交所进行的诸多指导,使得中国在此后的历史进程中不可能置身事外,不得不一再跻身于半岛事务,甚至越俎代庖,结果造成了余绪至今仍可窥见一二的东北亚国际政治外交上的一段非常特殊的历史。
清政府引导朝鲜开港策略研究
作者:钟鸿昌  年份:2010-01-01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清政府 朝鲜 开港 李鸿章 
描述:强的势力引入朝鲜,以遏制日、俄的侵略,从而达到“以夷制夷”的目的。在征得清政府的同意下,李鸿章开启了与朝鲜太师李裕元的“热线联系”,劝导朝鲜与列强立约通商。然而,朝鲜方面拒绝了李鸿章的建议,仍坚持闭关锁国的政策。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朝鲜国王高宗李熙在世界近代化潮流的的驱使下和《朝鲜策略》的影响下决议开港。然而,高宗此举遭朝鲜国内保守势力的反对,开港阻力极大。在这种情况下,高宗只好向清政府求援,并多次派代表赴华与李鸿章商议开港事宜,李鸿章则在开港的具体问题上给予切实的指导。1882年,李鸿章以中国与列强签定的条约为借鉴同美使薛斐尔进行预备性谈判,并尽力为朝鲜争取权益,最终促使《朝美修好通商条约》的签订和朝鲜全面开港。虽然清政府的这种引导行为在很大程度上侵害了朝鲜的外交主权,但同时也有利于朝鲜打破封闭落后的...
淮系集团研究
作者:冀满红  年份:1998-01-01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淮系集团 淮军 李鸿章 晚清政治 
描述:集团,是通过持续的社会互动或社会关系结合起来进行活动,并有着共同利益的人类集合体。淮系集团就是这样一个集合体,它带有浓重的军事色彩和政治色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重要的武装政治集团。本文拟对淮系集团作一综合研究,全文共分四章,分别对淮系集团的形成、构成、特点、性质、历史作用... >> 详细
淮系集团与晚清政治:以李鸿章为中心的研究
作者:暂无 年份:2002-01-01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淮系集团与晚清政治:以李鸿章为中心的研究
淮系集团与晚清政治
作者:翁飞  年份:2002-01-01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清代 晚清政治 淮系集团 李鸿章 
描述:淮系集团与晚清政治
浅析李鸿章的外交思想
作者:孙凯  年份:2007-01-01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李鸿章 外交思想 外须和戎 内须变法 以夷制夷 
描述:谋国的元老重臣”、“推进中国近代化的代表人物”,毁者则贬之为“汉奸”、“卖国贼”、“误国能臣”,可谓“盖棺”而“论者犹未定也”。笔者以当时中国社会的历史实际和李鸿章的外交实践为依据,着重就李鸿章外交思想形成的主客观依据、“外须和戎,内须变法”思想的具体内涵、外交实践的成败得失等问题进行剖析,从而阐明自己的一孔之见。李鸿章活跃于政治舞台的年代,大清帝国内部危机四伏,主权迅速沦丧,综合国力与西方列强差距甚大,中国面临着数千年未有之变局和数千年未有之强敌。他认为,中国要想转危为安,转弱为强,必须“忍小忿”而力保和局,然后学习西方,取法自强,从而形成了“外须和戎,内须变法”的外交思想。另外,儒家思想和曾国藩对他的影响及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出现的所谓“和好”局面,使他认为“洋人可以信义笼络”,发挥其长为我所用,也为他“外...
洋务新政与李鸿章对财政的控制
作者:王延开  年份:2006-01-01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晚清 李鸿章 洋务新政 
描述:财权为什么会扩大?怎样扩大?产生了什么影响? 本文拟从三个方面来分析和研究这一问题: 第一方面是本文的引述部分,主要分析洋务新政时期晚清中央财政的基本状况:即中央财政的困窘,以及地方督抚是如何以此为契机来扩大自己对财权的控制,为研究的展开探讨提供背景材料。 第二方面是本文研究和分析的主体和重点部分,从李鸿章军事筹款开始,逐步分析李鸿章所办或控制下的军事工业、民用企业、新式学堂、公用事业等洋务新政活动,以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为主,以新式学堂和公用事业为辅,重点通过对李鸿章的重大洋务活动,来探讨、分析他在洋务新政中财政实力不断加强的表现,以及其中的原因与影响。 第三方面,为最后总结部分。在完成对李鸿章个案分析的基础上,总体的分析在洋务新政过程中清朝督抚财权扩大趋势,进而分析这种变化所产生的重要影响,并推论应该如何看这一时期内清朝中央、地方财权的重大变化。
李鸿章集团在北洋的奠基考察
作者:张静  年份:2006-01-01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李鸿章 淮系集团 北洋 奠基 
描述:力在北洋地区的奠基情况。除在《绪论》部分对选题立意、学术史概况和全文要旨进行扼要的交待外,主要分三大部分来具体考察,要点如下: 一、李鸿章出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成为其集团在北洋发展的前提和关键。李鸿章凭借其职权,利用同乡、年谊、师生、朋僚等种种关系,合纵连横,建立起一个以官员、将领、幕僚为集团骨干的势力网。李鸿章还通过有的放矢、因事制宜地处理与其它省区政治派系及清廷的关系,巩固并发展其势力网。 二、在军事上,入主直隶后的李鸿章继续大力增强淮军实力,拓展淮军防区空间,并且收容包罗了包括直隶练军在内的几支军队,使之成为其集团的偏师,从而在整体上扩大了可控军队的规模和防区范围。同时,李鸿章利用有利时机,积极编练北洋海军,使其成为集团所依持的又一军事柱石。 三、李鸿章集团还十...